欧联杯 科索沃甲 西加女杯 马维女联 西协杯 马足总 中女乙 欧女锦U16B级 巴高女联 巴东杯U20 欧超杯 台木兰联 德超杯 中青赛(男子U17组) 中青赛(女子U14组) 中台联 欧女锦U16A级 摩尔超 中东欧杯 巴西FPB 缅甸甲 越超杯 酋长杯 瑞士地区 哥斯女甲 英社盾 非洲杯 乌拉圭M联 德电信杯 中青赛(女子U16组) 新加坡NBL U20女亚洲杯 世美预 乌女超 骁龙杯
当前位置:首页 > 篮球新闻

【声音】王俊杰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来源:蜘蛛直播 时间:2025年08月20日 09:00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工人日报)

如果说这个夏天的中国男篮,带给球迷最多感动的是赵睿,那么王俊杰的出现,便是最大的惊喜。

这个马上要去美国旧金山大学读大三的男孩,没有任何国家成年队履历,也未曾打过职业联赛,却成了亚洲杯上中国男篮最稳定的“大腿”——6场比赛,场均得到13分(仅次于胡金秋),投篮命中率为56.1%。尤其对韩国队一役,出战24分钟,14投9中,得到国家队生涯最高的21分8个篮板,让人惊叹。赛后,这位年轻球员却因一次“特殊待遇”登上热搜——他在社交媒体自曝被赛事官方选中接受尿检(兴奋剂检测),并幽默表示,“把自己打到尿检了,兄弟们”。

于是,“王俊杰尿检”话题阅读量突破千万,“强到尿检”成了球迷给这位20岁年轻人的新标签。

王俊杰让人眼前一亮的不只有他出众的身体条件——身高(206厘米)、臂展(212厘米)和三分球投射能力,完全符合现代篮球锋线的“3D”标准,也不只有他打球的方式——防守积极,出手果断,敢于身体对抗,还有他的比赛气质,对于篮球的理解,甚至做人的格局。

在某场比赛中,他因为防守犯错,下场后被主教练郭士强训斥,他乖乖接受批评。后来因为上场时间问题,网络上许多人为王俊杰抱不平,王俊杰一句“郭士强教练的批评是对年轻队员的要求,更能促使我们进步”,云淡风轻,显露高情商的同时,也迅速平息了风波。

难怪,中国篮球名宿马健非常看好王俊杰未来的发展,“王俊杰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篮球的希望。中国篮球需要这样的惊喜,需要更多的创新和认知。”

王俊杰的出现为何让人联想到“创新”这些字眼?

原因也不复杂,他和陈江华、张兆旭、郭艾伦和周琦等前辈一样,在进入国家队前,没有参加任何职业比赛。更为特别的是,他还没有经历过中国篮球传统意义上的青训,而是校园篮球和国际化培养结出的硕果。

王俊杰14岁进入浙江海亮中学,凭借场均31分19篮板的统治级表现获得全国U15总决赛MVP。2019年,他成为第五位登陆NBA全球精英计划的中国球员,在澳大利亚接受系统训练。在墨尔本的训练馆里,他经历了整整一年的冷板凳时光。“刚去的时候,连球队战术板都看不懂。”王俊杰坦言,“但我每天加练两小时脚步,把录像带看烂了三盘。”

正是这样的坚持和历练,帮助他于2023年加盟NCAA旧金山大学,还让他在当年的 U19 世界杯上打出亮眼表现——对阵西班牙队,面对欧洲顶级锋线群,王俊杰砍下21分8个篮板,其中第四节连得 11 分的表现,让媒体惊呼其为“亚洲锋线新标杆”。

对于中国男篮而言,王俊杰的价值远超数据。他的成长证明,国际化培养与本土体系并非对立,而是可以形成化学反应。

有趣的是,在距离中国对新西兰半决赛开打不到24小时,社交媒体热搜被一条消息引燃,20岁新星王俊杰确认赛后两天内返美,球迷集体在其社交账号下刷出统一口号:“千万别!回!CBA! ”

这条留言迅速获得3.3万点赞,话题阅读量突破300万。在CBA快讯发起的热议投票中,87%的参与者支持王俊杰继续留在海外发展。“宁可看他坐NCAA冷板凳,也不要回来当‘温室球星’”。

球迷这样的态度,可能会令CBA官方尴尬,但也可谓其来有自。看看曾经同样惊艳一时的张镇麟在CBA赛场上的挣扎和沉浮,就知道球迷并非瞎操心。

天才从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必须生长于合适的环境,就像鲁迅先生说的,“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王俊杰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男篮在亚洲杯打了翻身仗,也打出了血性和精气神,但培养“土”的任务,还依然艰巨。中国篮球要有好“花”,更需好“土”,如此,球迷的心才更踏实。

本文标签: 篮球  马健  周琦  王俊杰  郭士强  陈江华  中国男篮